Ⅰ卷
一、选择题。
1.关于哲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常识的概括和概括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办法论的统一 ④所有些哲学都能教导大家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运势。要改变运势,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由于
A.办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办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办法论
D.世界观和办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3.恩格斯说“伴随自然科学范围中每个划年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势必要改变我们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进着哲学的进步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办法论的教导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哲学是对具体常识的概括和概括
4.觉得思维和存在具备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
5.“存在即被感知”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这两类哲学看法因对意识的不一样理解而分属不一样的基本形态。要正确区分这两种形态,需要理解
A.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有哪些不同
B.思维与存在有哪些不同
C.物质与意识有哪些不同
D.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有哪些不同
6.“无中生有”、“指鹿为马”是 大家日常常见的成语,它们一同体现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看法 B.客观唯心主义的看法
C.形而上学的看法 D.唯物主义的看法
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办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C.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8.“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句话说明
A.哲学推进年代节奏,决定历史进程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用途
C.反映本年代历史任务和客观需要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用途
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9.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所有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一同本质
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D.世界上所有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
10.“其实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
A.意识活动具备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备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备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备主观随意性
11.网游中有很多关于神仙、妖魔鬼怪的描述,其往往具备人的性格、人的情感和人的喜怒哀乐。这表明
①神灵世界的内容来自于现实世界 ②人可以凭空想象出根本没有的东西 ③所有观念性的东西都根来自于现实世界 ④意识根来自于客观世界而又歪曲地反映客观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特质
C.运动是物质固有些根本属性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况
13.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觉得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进步为专门的成熟细胞,成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办法。上述材料表明
①大家对细胞成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进步的 ②大家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成长规律,使之 造福人类 ③ 只有认识规律,才能依据规律发生用途的条件使用规律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有成的首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0年初,引发大家广泛关注的电影《狼图腾》与纪录片《穹顶之下》内容虽然迥异,但主题都是处置人和自然的关系。围绕这一主题大家 应深刻把握
①世界的真的统一性就是它的物质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首要条件 ③自 然生态与人类进步的矛盾不可协调 ④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重大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假如看不出“149162536496481”这组数字间的意义联系,就非常难记住,假如看出了它们之间的意义结构:1,4,9,16,25,36,49,64,81,即“从1到9的整数的平方”,那就容易记了。这启示大家
A.规律具备条件性 B.要擅长改造客观规律
C.真理是具体的 D.要尊重和使用规律
Ⅱ卷
二、非选择题。
16.材料一 贝克莱觉得,“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觉得,整个世 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 国内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觉得,“气”是人和万物产生的体系和刚开始始基。“气”包含了阴阳二气的对立依存、相反相成和升降互变的关系,在这种关系的交互运动中产生了人和万物。
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看法分别是什么哲学看法?二者有哪些一同点?
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看法?这一看法有什么局限性?
17.在21世纪的今天,愈来愈多的人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降低。针对汉字书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活动主宣传语:书 写的文明传 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节目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一轮查字典、手写热、练书法的浪潮。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常识,剖析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缘由。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A B D A D C B A A C B D D
二、非选择题。
16. 贝克莱的看法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看法;黑格尔的看法是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是客观唯心主义看法。两者都觉得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都是唯心主义的看法。
材料二体现了古时候朴素唯物主义看法。局限性: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科学依据。
17.物质决定意识,需要所有从实质出发,实事求是。央视科教频道的汉字听写大会是针对当今汉字书写危机的现实问题推出的。
意识具备能动用途,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进步。活动的宣传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正确地认识到了汉字书写危机,引起了社会关注和汉字书写浪潮。